科技興安是安監(jiān)工作的必由之路
| 2016-03-17 08:56:18??來源:中國安全生產網(wǎng) 責任編輯:鄭皓 我來說兩句 |
3月14日,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廖飛在接受采訪時指出:科學技術在安全生產領域的重要性已無需贅言,尤其在高危領域,用積極惡化代替人工作業(yè)已成為共識。無論是事故,還是意外,總有一定的概率,只能無限的趨向于零,再這樣的情況下,只要有人在一線參與生產就有存在傷亡的可能,或許只有用機器代替人,才可以完全避免傷亡。 這兩天,科技界出了一個大新聞,谷歌的阿爾法狗竟然在圍棋五番棋的比賽中以三比零的大比分領先韓國天才棋手李世石,盡管李世石后來又扳回一局,但世人還是被這樣的結果震驚,中央電視臺能中斷兩會的新聞,插播相關新聞充分說明這一點。雖然不能說機器已經(jīng)具備代替人類工作的能力,但可以讓人看到人工智能的發(fā)展的巨大潛力。作為安監(jiān)人,筆者認為這將是安全生產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當然,廖飛代表也指出,當前在科技發(fā)展和安全生產上,一定程度存在需求與供給脫節(jié)的問題。是科學技術日星月異,大數(shù)據(jù)、物聯(lián)網(wǎng)等概念不斷涌入安全生產領域,各種高大山的設備層出不窮。但是這些看似“高精尖”的設備能否適應基層的安全生產,能在基層安全生產工作中發(fā)揮多大的作用,恐怕沒有人說得清。筆者認為,必須為需求和供給之間架設橋梁,為基層、企業(yè)和科研院所、中介機構打造溝通和交易的平臺,讓基層、企業(yè)的需求表達的更加明晰,也讓科研院所和中介機構面對市場更有底氣,通過產學研的密切配合,真正實現(xiàn)科技興安,最終達到安全生產的目標。(韓蘇杭)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