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財經頻道 > 舊欄目 > 金融俏管家 > 答疑集錦 > 正文

    退休后月入多少才合適:收入須超退休前工資70%

    2012-05-23 08:40:51??來源:深圳商報  責任編輯:陳項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中國人焦慮的一個理由之一就是對退休后生活無保障。那么,退休后究竟月收入多少才是夠?專業(yè)人士認為,以國際經驗看,如果退休后的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能超出退休前工資收入70%,即可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達60%至70%,即可維持基本生活;如果低于50%,則生活水平較退休前會大幅下降。

      這個退休時的養(yǎng)老金領取水平與退休前工資收入水平的比率被稱為養(yǎng)老金替代率。即:個人養(yǎng)老金替代率=退休后的退休金/退休前的工資。替代率越高,越能保證老年生活的品質,反之,則會影響?zhàn)B老生活。

      另一種算法是,目前中國的統(tǒng)計數(shù)字表明,男性55歲退休,之后大致可活到72歲;女性則50歲退休,可活到74歲,因此,男女在退休后的生存年限分別是17年、24年??紤]到人均預期壽命可能進一步延長,大多數(shù)人可能會傾向于認為,為退休后的生活積攢存活25年的錢財是必要的。

      25年的錢財該如何謀劃?

      在養(yǎng)老金規(guī)劃時,可結合自身情況,考慮多種財務配置組合,達到提高養(yǎng)老金替代率的目標。比如,房產出租,每月獲得一定的租金收入,但房屋出租需要打理。又比如,長期國債,還有長期持有藍籌股等。

      商業(yè)保險因其兼具保障與收益穩(wěn)定的特征,是規(guī)劃養(yǎng)老金的最佳手段之一。

      一般來說,養(yǎng)老規(guī)劃可通過購買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準備,比如,分紅兩全保險、萬能保險和年金等都是較合適的選擇。尤其是年金保險,由于其獨特的設計,且領取周期固定,更被用作養(yǎng)老規(guī)劃的首選產品。普遍來說,年金產品按領取周期來劃分。主要分為按月領取型及逐年返還型。其中,按月領取型較符合國人消費習慣。

      最大困擾是通脹預測?

      不少投保人有兩個疑點:第一,買長期養(yǎng)老險分紅水平能否跑贏通脹?曾有一位教授算過,中國人2027年以后退休,一線城市養(yǎng)老1000萬都不夠,因為中國作為新興經濟體,存在高增長、通脹、幣值不穩(wěn)定的情況。第二,處于家庭成長期的年輕人投保分紅型養(yǎng)老險,往往經濟負擔過重?因此,也遲遲阻止人們早買這種保險。

      中國的分紅保險基本有兩種收益,一種是保底收益,即每年2.5%的預定利率,它決定了保單金價值的高低,另一種是非保證分紅,與保險公司的經營投資水平密切相關,更與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的現(xiàn)狀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保險學院院長郝演蘇接受記者采訪時稱,在美國一戰(zhàn)、二戰(zhàn)之間,人們測算過一張30年到期的保單的最終收益,與2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復利滾存水平相似。中國的長期保單可能也差不多是這個水平?!爸劣谶@一水平能否跑贏通脹,不好說清?!钡?,“暴風雨不是總有的。經濟總是有好有壞,波浪起伏,經濟好的情況,可能分紅多一點。”

      郝演蘇認為,40歲以上的中年人理財應以穩(wěn)健為主。不應再搏股市。他建議,眼下可用四分之一買國債,四分之一定存,四分之一買保險,還有四分之一配置貴金屬。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更多>>銀行
    更多>>保險
    更多>>中國人壽
    更多>>專題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