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專題> 2015質量月> 名牌站略 > 正文

    我國鐘表行業(yè)以培育自主品牌為切入點開展轉型升級

    2015-08-20 18:15:23??來源:中國質量新聞網  責任編輯:肖月青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我國鐘表行業(yè)以培育自主品牌為切入點開展轉型升級

    用“國際范兒”技術打造“中國范兒”品牌

    □ 本報記者 彭 燮

    正值暑期,我國出境游人數持續(xù)走高。在中國游客海外購物清單上,鐘表一直名列前茅。除了與國內價格差距較大之外,瑞士、德國鐘表的質量和品牌也是其受到中國消費者青睞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國產鐘表的技術、性能、穩(wěn)定性等逐步接近瑞士手表水平,而價格卻只有瑞士、德國手表的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

    據中國鐘表協(xié)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一批老字號手表生產企業(yè)經過長期努力,已經具備了批量生產陀飛輪、萬年歷、三問、計時碼表等復雜多功能機械手表的能力,是目前除瑞士、德國外唯一能夠生產這類高檔機械表的國家,且產品的技術、性能、穩(wěn)定性等逐步接近瑞士手表水平。

    既然中國鐘表行業(yè)已經擁有了“國際范兒”的技術,為什么卻難與瑞士、德國鐘表行業(yè)同臺競爭呢?

    專家指出,鐘表產品是品牌價值尤為顯著的消費品,品牌知名度已經成為消費者選購鐘表的重要因素。自主品牌的缺乏,是我國鐘表行業(yè)最大的短板,以至于我國能生產出技術水平不遜于國際先進水平的鐘表產品,卻難以取得相應的銷售價格。

    今年工信部等4部門發(fā)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我國鐘表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堅持企業(yè)為主體,增強鐘表生產企業(yè)品牌意識,提高品牌管理能力,全方位提升品牌附加值。工信部消費品工業(yè)司在解讀該指導意見時強調,加快我國鐘表自主品牌建設,對于進一步提升我國鐘表產品附加值、改善鐘表企業(yè)的效益水平,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形象和核心競爭力意義重大。

    記者獲悉,雖然我們的目標是趕超瑞士、德國鐘表行業(yè),但是在品牌塑造上,并不打算照抄照搬他國經驗,而是要有“中國范兒”。按照工信部消費品工業(yè)司的解讀,在提升品牌形象上,我國將鼓勵本土鐘表企業(yè)將現代設計思維與地域性、民族性的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豐富品牌的文化內涵,引領消費需求和時尚潮流,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在產品結構方面,有關部門將助推企業(yè)增加高端、復雜、智能化產品的比重,適當壓縮低檔產品比重,塑造和維護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進而實現向價值鏈高端發(fā)展。與此同時,工信部強調,要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水平,通過增強精密加工能力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等措施,改善鐘表產品走時準確度和使用耐久性,逐步改變消費者對于國產鐘表質次價廉的負面印象。為此,我國將加快標準的制修訂進度,及早出臺一批涉及智能手表等領域的新標準,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鐘表銷售及售后服務領域標準體系;同時我國還將逐步提升檢驗檢測機構的能力和水平,根據檢驗檢測結果及時對企業(yè)生產工藝和裝備加以改進。

    記者從工信部獲悉,按照最新規(guī)劃,下一步我國將把天津、廣東(深圳)、山東(煙臺)列為鐘表品牌建設的重點區(qū)域,原因是這3個地區(qū)鐘表行業(yè)從其發(fā)展歷程、技術水平、產品結構、產業(yè)鏈配套、品牌培育環(huán)境等方面,在全國范圍內均具有比較優(yōu)勢和較大的影響力,能夠充分發(fā)揮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周邊地區(qū)甚至全國鐘表行業(yè)走上品牌建設的正確道路。

    根據最新統(tǒng)計,我國有鐘表生產企業(yè)1800多家,員工32萬余人;2014年,全行業(yè)實現工業(yè)總產值654億元,出口額53.25億美元,進口額35.69億美元;累計完成手表和手表機芯產量10.3億只,時鐘及時鐘機芯產量5.4億只,分別約占世界總產量的80%和90%。 《中國質量報》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