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315消費維權> 新聞資訊 > 正文

    首飾“小標識”需給消費者“大明白” 首飾市場亂象多

    2015-02-26 16:15:11??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林誠悅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東南網2月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楊鋒)黃金珠寶是中國傳統(tǒng)的熱門消費品,近年來市面上卻出現了首飾標識不規(guī)范、產品以次充好、商家虛假優(yōu)惠等問題。據寧德市消費維權系統(tǒng)數據統(tǒng)計,2014年,有關消費投訴超過50件。

    專業(yè)性強,普通消費者難辨別

    “珠寶店沒有告知我們吊墜是硬金千足金,標簽上也沒有標明,太不誠信了!”去年11月17日,鄭先生的愛人在寧德市區(qū)的某珠寶店,用足金的產品換購千足金吊墜和項鏈,經店員更換的項鏈是千足金,但是吊墜卻是硬金千足金?!拔覀兡哪芊直娴贸霭??”鄭先生向蕉城區(qū)工商局12315投訴時表示,在換購的時候商家沒有

    說明,第二天,一位熟悉珠寶的朋友看到吊墜后,才告訴他真相。在12315投訴臺調解下,鄭先生終于換回了千足金吊墜。

    “作為特殊商品,黃金珠寶的辨識專業(yè)性強,普通老百姓無法辨識其品質好壞,因此,其標識標注有別于普通商品,有國家強制性標準?!苯冻菂^(qū)消委會秘書長王光說。據他介紹,國家對此類商品的標識標注有嚴格要求,這既是經營者對商品質量的一種明示擔保承諾,也是消費者識別商品、購買商品以及事后維權的重要依據。

    標識不合格,首飾市場亂象多

    “貴金屬珠寶首飾的投訴多集中在質量、標識和價格等方面。其中,標簽及印記作為消費者識別貴金屬首飾的重要信息來源,若不符合標準,很有可能導致售后維權糾紛?!睂幍率邢瘯泵貢L陳裕來說。他表示,一些標簽無中文名稱,普通消費者很有可能就不知道該貴金屬的真實材質,從而導致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等現象發(fā)生,如一些商家故意將“鈀金”當成“白金”銷售、把石英巖制品冒充翡翠銷售等。作為專業(yè)性極強的行業(yè),廠家和經營者都占有了大量消費者不具備的信息,而消費者在這方面卻屬于弱勢一方。

    去年10月份起,霞浦縣工商局在轄區(qū)內開展貴金屬首飾市場專項檢查行動,發(fā)現了其中的一些亂象。

    亂象一:印記未標。印記是打印或刻印在貴金屬飾品上的永久性標識,根據國家標準GB11887-2012《首飾貴金屬純度的規(guī)定及命名方法》(以下簡稱“命名方法”)強制性規(guī)定,印記內容應包括:廠家代號、材料、純度以及鑲鉆首飾主鉆石(0.10克拉以上)的質量。如,某公司(廠家代號為ABC)生產的18K金鑲嵌0.45克拉鉆石的首飾印記可標注為ABC18K金0.45ct D。而工商執(zhí)法人員在檢查中發(fā)現,部分商家的首飾印記未標注廠家代號,大多數商家的鑲鉆首飾印記未標注鑲嵌物的材質及重量,甚至有少數商家的首飾無任何印記且未附有包含相關內容的標識。

    亂象二:標簽不規(guī)范。根據“命名方法”強制性規(guī)定,標簽中應標明貴金屬材料的中文名稱,例如鉑950、鉑Pt950、鉑金950、白金950、白金Pt950。在檢查中,工商執(zhí)法人員發(fā)現,大多數商家18K金貴金屬首飾標簽未標明貴金屬材料的中文名稱,如只標注G750項鏈、AU750戒指等,而按照標準應標注為金750項鏈、金750戒指等。這將導致消費者購買時無法了解飾品的真實屬性。

    亂象三:價格虛高。貴金屬首飾市場均存在價格標注虛高再打折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經營者往往通過虛高標價再打折扣,使消費者難于搞清真實價格,誤以為獲得實惠。

    對上述亂象,當地工商部門一方面加強市場監(jiān)管力度,指導經營者建立進貨檢查驗收制度,一方面暢通消費者投訴快速處理機制。同時,工商部門也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購貴重首飾時,應選擇標識明確、票據齊全的商品,以充分保障自身的消費權益。

    原標題:首飾“小標識”需給消費者“大明白” 首飾市場亂象多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