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您所在的位置: 福建婦聯(lián)新聞> 媒體關(guān)注 > 正文
    廈門平均每3天有1名老人走失 子女疏于照顧成主因
    s4energysolutions.com?2016-10-11 11:12:18? 陳小斌?來源:海西晨報    我來說兩句

      黃勁超圖

    重陽節(jié)前后,正逢弘揚愛老、敬老的時間點,而一則“全國每年約有50萬老人走失”的消息,讓人看了心情沉重。

    10月9日,中民社會救助研究院聯(lián)合今日頭條在民政部發(fā)布《中國老年人走失狀況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首次對我國老人走失問題進(jìn)行全面分析的研究報告。

    晨報記者了解到,廈門每年也有不少老人走失。僅今年以來,市公安局110指揮情報中心共接到69起60歲及以上老人走失的報警,市救助管理站也救助了三四十名走失老人。

    全國每年約50萬老人走失

    白皮書的數(shù)據(jù)顯示,每年全國約有50萬老人走失,平均每天約有1370名老人走失。從年齡上看,65歲以上老人更容易走失,所占比例達(dá)80%以上。從性別上看,走失老人以女性為主,占到總數(shù)的58%,男性則為42%。從地域上看,大量人口流出地區(qū)是老人走失的“重災(zāi)區(qū)”,與留守老人現(xiàn)象相伴而生。

    精神疾病、迷路、老年癡呆等成為他們走失的重要原因。因疏于照料,接受過救助的走失老人中,約有25%的老人出現(xiàn)再次走失的情況。

    廈平均3天有1老人走失

    那么,廈門的情況如何?

    昨日,記者從市公安局110指揮情報中心了解到,今年以來,110指揮情報中心共接到69起60歲及以上老人走失的報警,這個數(shù)據(jù)不包括老人走失后,家屬在未報警的情況下自行找到等情況。也就是說今年以來,廈門平均每4天至少有1起老人走失導(dǎo)致家屬撥打110報警。

    記者發(fā)現(xiàn),這69起老人走失的警情中,男性有35起,女性34起;最小的為60歲,最大的為94歲,以60歲至69歲年齡段的老人居多,達(dá)到31起,占到總數(shù)的44.9%,70歲至79歲老人共有20起,約占29%,80歲至89歲老人共有16起,90歲至99歲則有2起。

    除了有人撥打110報警的,也有一些老人會自己找到市救助管理站求助,或有市民發(fā)現(xiàn)后將走失老人帶到市救助管理站,或民警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走失老人卻無法在短時間內(nèi)幫其找到家人,有的也會送到這里。記者昨日從市救助管理站獲悉,今年以來,被送到救助站的走失老人有三四十名,以70歲左右的女性老人居多。

    記者了解到,救助站的這部分?jǐn)?shù)據(jù)與110接到的警情重合較少,也就是說,在廈門,僅110接警和救助站救助的走失老人,今年以來就約有100名,平均每3天就有1名老人走失。

    暑期成老人走失高峰期

    市救助管理站成人救助二科陳科長表示,每年7月8月,是老人走失的高峰期,數(shù)量甚至比其他月份翻了一倍。“暑期有很多老人從老家來廈幫子女帶孩子,容易因不熟悉環(huán)境而迷路?!?/p>

    陳科長坦言,有兩三名老人是這里的“??汀?,至少來了四五次。如今年80歲的孫某,貴州人,患有老年癡呆,這兩三年以來,已來救助站四五次。子女一上班,他就跑出來。但幸好,他第一次到救助站時,還能準(zhǔn)確提供老家地址,工作人員通過倒查,幫他找到家人。現(xiàn)在他只要再來救助站,工作人員就直接聯(lián)系其家人。

    【分析】

    子女疏于照顧 是走失一大主因

    為何老人走失頻發(fā)?廈門市救助管理站成人救助二科陳科長表示,這些走失的老人中,大多是不熟悉城市環(huán)境而迷路,或有老年癡呆、精神疾病等,有的甚至是從漳州、泉州等地一路走到廈門來的。他們大多無法提供個人身份、家庭住址、家人聯(lián)系方式等有效信息,給尋親造成不小的困難。

    “也有一些子女跟老人斗氣,對老人說話語氣不太好,個別老人有時也會以出走的方式表示不滿。”陳科長說。

    陳科長認(rèn)為,歸根結(jié)底,導(dǎo)致老人走失的一大主因,還是子女疏于照顧,如果子女多用點心,老人走失的情況就會少很多,即便走失也會好找很多。(記者陳小斌)

    【提醒】

    記住5種方式 尋親少走彎路

    在陳科長看來,老人走失后,從他身上獲取有效信息,對早日找到走失老人的家人很有幫助。子女可通過以下方式,讓尋親少走彎路:

    第一,給老人身上放張愛心救助卡,或在老人常穿的外衣上縫制信息卡,上面留下地址、子女聯(lián)系方式等。

    第二,給老人配備手機,并把子女電話存進(jìn)去,該手機最好能帶有GPS定位裝置。當(dāng)老人走失被發(fā)現(xiàn)后,別人可通過其手機幫他聯(lián)系家人,家人也可通過GPS定位尋找老人;

    第三,如果家中有老人患有老年癡呆、精神疾病等,建議將老人送至相關(guān)機構(gòu),由專業(yè)的工作人員負(fù)責(zé)照顧老人;

    第四,不要因為害怕老人走失,而限制了他們的自由。如果老人想出門,子女應(yīng)盡可能陪他們多出去走走,或者給老人找個伴,不要讓他單獨一人去陌生的地方走動。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出門時,最好讓他們隨身攜帶藥品。

    第五,如果家里有老人走失,市民除了可撥打110報警求助外,也可以撥打廈門市救助管理站24小時值班電話。女性老人走失可撥0592-5130213;男性老人走失可撥0592-5523285。(記者陳小斌)

    【案例】

    幫走失的老人尋親,在沒有獲取有效信息的情況下,尋親工作會一度陷入困境。廈門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口音辨別、身份倒查、人像識別等方式,盡可能幫這些走失老人找到回家的路。據(jù)了解,今年以來被送到市救助管理站的走失老人,現(xiàn)僅有1人還未找到家人,其他老人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都已找到家人。

    無名字口音雜 尋親無從下手

      陳小斌攝

    目前救助站里有位走失老人,至今未能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9月27日17時,杏林派出所送一名走失老人到市救助管理站。十幾天來,她一直說她沒有名字,說家里沒有人了,未能提供任何有效信息。

    工作人員觀察發(fā)現(xiàn),她應(yīng)該是在外流浪了一二十年,看起來五六十歲,普通話口音也較雜,有陜西和山西口音,但她又聽得懂閩南話,讓工作人員無法從她的口音方面下手幫她尋親。

    如今,救助站在報紙和網(wǎng)上刊登其消息,至今沒有進(jìn)展。

    走失2年多 她終于找到家人

    今年2月5日23時,一名自稱叫張某梅的女子來到廈門市救助管理站。經(jīng)過幾天努力,在工作人員的引導(dǎo)下,她寫出其兒子的名字、家庭住址、固話號碼等。

    根據(jù)其提供的信息,工作人員尋求公安機關(guān)的幫忙,但均未獲得對應(yīng)的信息。

    幾經(jīng)周折后,工作人員放棄其提供的地址和固定電話,以她兒子的名字為線索,請公安部門幫忙全國搜尋同名的信息,并把疑似人員的照片給張某梅確認(rèn)。3月2日,值班人員把疑似照片給她確認(rèn)時,她突然笑著說:“咦,這不是我兒子嗎?”

    隨后,工作人員立即聯(lián)系當(dāng)?shù)孛裾?、派出所、村委會等部門,當(dāng)天就聯(lián)系上她兒子成某。成某表示:“她都走失兩年了,我一直在找她,真的快要絕望了?!背赡钞?dāng)天連夜趕來廈門。這次“尋親”較為曲折,花了28天。

    事后,工作人員才知道,原來張某梅提供的固定電話是她家好幾年前用的號碼,已經(jīng)沒用好多年了。(記者陳小斌)

    相關(guān)新聞
    相關(guān)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