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話費50元起充,“充值自由”去哪了?

    2025-09-10 11:23:29?作者:黃鶴權?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據華商報報道,近日,有不少用戶反映,近十余個話費充值平臺,多不能充小額或自定義話費?;緸?0元起充,甚至有平臺最低充100元。而三大運營商的官方APP上,可小額充值,也可以輸入自定義金額?!白畹?0元”的充值門檻,看似是企業(yè)的經營策略,實則既不合情,也不合法,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多不必要的困擾。

    這場充值門檻爭議,絕非“多充幾十元”的小事,而是關乎消費者自主選擇權、數字服務公平性的民生問題。當常用的第三方平臺紛紛取消10元、30元小額選項,只留下遠超部分用戶需求的充值檔位,本質是將企業(yè)的運營便利置于用戶權益之上,既違背了商業(yè)服務的初心,也觸碰了法律與情理的雙重底線。

    從法律層面看,50元起充的門檻明顯涉嫌侵犯消費者權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九條明確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自主選擇商品或者服務的權利,有權自主決定購買或者不購買任何一種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項服務。如今,第三方平臺與運營商的責任推諉更顯荒誕:微信、支付寶等平臺稱“充值面額由運營商設定”,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則以“合作協(xié)議調整”為由回避問題,這種“踢皮球”的回應,恰恰暴露了各方對“門檻不合理”的共識。

    更關鍵的是,三大運營商官方APP能支持小額及自定義充值,證明技術層面完全無障礙,將常用的第三方渠道設限,本質是通過“便利渠道限流”倒逼用戶妥協(xié),這種選擇性設置門檻的行為,顯然不符合“公平交易”的法律原則,也讓老年群體、學生等低消費需求用戶陷入“要么多充話費,要么被迫學習使用不熟悉的官方APP”的困境。

    深究背后的行業(yè)邏輯,充值門檻抬高是“流量焦慮”與“成本轉嫁”的畸形產物。對運營商而言,第三方平臺雖能帶來龐大用戶流量,卻也分流了官方APP的用戶粘性,即通過提高第三方渠道充值門檻,可倒逼用戶下載官方APP,進而將用戶沉淀到自有生態(tài)中,方便后續(xù)推送套餐升級、增值服務等信息。某運營商內部人士曾透露,官方APP的用戶活躍度與套餐轉化率直接掛鉤,“引導100個用戶下載APP,就能帶來約15個套餐升級訂單”,這種“以門檻換流量”的算計,完全忽略了用戶的使用習慣與便利需求。

    而第三方平臺之所以配合設限,部分源于與運營商的分成協(xié)議。有知情者表示,小額充值的手續(xù)費比例相對更高,取消小額選項可降低平臺的運營成本,同時減少因小額訂單產生的客服咨詢量。這種將成本壓力轉嫁給用戶的做法,本質是企業(yè)把“盈利便利”放在了“服務責任”之前,用用戶權益換取自身運營的“省事”。更值得警惕的是,這種“門檻式營銷”正在形成行業(yè)隱性默契。

    破解這一困局,需要監(jiān)管發(fā)力與企業(yè)自省雙管齊下。監(jiān)管部門應明確劃定“充值自由”的底線,要求所有充值渠道(包括第三方平臺、運營商小程序、官方APP)必須保留不高于10元的小額選項及自定義金額功能,不得因渠道不同設置差異化門檻;同時建立投訴快速響應機制,對責任推諉、拒不整改的企業(yè)依法處罰,讓法律條款從“紙面規(guī)定”變?yōu)椤皩嶋H約束”。對運營商與第三方平臺而言,更需摒棄短視思維。真正的用戶粘性,從來不是靠“門檻倒逼”獲得,而是靠“便利服務”積累。若能在第三方平臺保留小額充值,同時通過官方APP提供積分兌換、充值優(yōu)惠等正向激勵,既能滿足不同用戶需求,也能實現自有渠道的良性引流,遠比“設限逼用戶”更可持續(xù)。

    話費充值雖看似小事,卻直接關系到億萬用戶的日常生活體驗。從“10元自由充”到“50元強制充”,變化的不僅是數字,更是企業(yè)服務理念的偏差。當通訊服務回歸“以人為本”的本質,讓每個用戶都能按需付費、便利充值,才能真正贏得市場認可。(黃鶴權)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