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讓朋友圈里的科普更靠譜

    2017-02-20 08:57:50?連海平?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當下隨著人們對健康話題的日益關注,謠言也借機四起。為此,美國杜克大學癌癥生物學博士、癌癥新藥研究員李治中專門開設了微信公眾號,向公眾普及癌癥知識。并將公眾疑惑的內容匯集成《癌癥·真相:醫(yī)生也在讀》一書。日前,這本書成為科技部向全社會推薦的50部2016年全國優(yōu)秀科普作品之一。

    “致癌!99%的人都在看!”“治療頸椎病只要一個動作”“有毒!身亡!”“轉瘋了!震驚了!”“生姜紅棗 紅糖,勝過人參和蟲草”……打開微信朋友圈,形形色色的“科普帖”語不驚人死不休,令人目不暇接。

    較之過去,移動互聯(lián)網打造的“朋友圈”時代、自媒體時代,科普變得更加便利與親民。許多人在朋友圈發(fā)“科普帖”,自己并不生產“科普”,他們只是“科普搬運工”。這本是一件好事,如果“科普帖”用科學說事,有理有據,讓大家明事理、長見識,對提高公眾科學素養(yǎng)有正效用??上У氖?,不少打著“科普”旗號的“科普帖”,要么空穴來風,缺乏科學依據;要么睜著眼睛說瞎話,違反科學原理,甚至淪為“謠言”。一些人為了利益,還閉門造車,專門炮制各類“科普帖”,誤導公眾以牟取私利。對于朋友圈“科普”,尤其涉及健康、養(yǎng)生等話題,許多人傾向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不知不覺中上了當,有時還順手轉發(fā),成為“二傳手”。

    朋友圈是一塊沃土,能讓科普茁壯成長,也難免“雜草叢生”。要讓朋友圈里的科普更靠譜,一方面要除“草”,針對偽科普,職能部門及輿論及時介入,作針對性辟謠;另一方面要種“苗”,多播撒科普的種子,用科學占領朋友圈,不給偽科學留下藏身之所。這就需要一大批像李治中博士這樣的科學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專長,積極撰寫科普文章,為公眾補充科學知識。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促成科學工作者參與科普上,外部也有大作為的空間,譬如政府搭建科普平臺、媒體提供發(fā)表空間、專業(yè)網站積極拓展等。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