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莫讓偽命題掩蓋真鄉(xiāng)愁

    2015-03-02 09:00:47?白靖利?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因為一篇博士的“回鄉(xiāng)見聞”,中國人千百年來吟誦的“鄉(xiāng)愁”再次成為熱點,也引發(fā)許多人的思考,既有城里人也有農村人,還有離開農村再不回農村的城里人。

    不管是博士的觀察、描述,還是后來者的商榷、思考,其出發(fā)點都是盼著農村好。但是,或許是觀察得不夠深入,描述得不夠客觀,也可能受制于思想的片面性,這些討論中不乏“偽命題”,夾雜在“鄉(xiāng)愁”的大課題下混淆視聽。

    在一些人看來,現在農村衡量有沒有“出息”的標準不再是讀書多與少,而是“錢掙得多不多,官當得大不大”。不知是地域有差異還是認知有區(qū)別,我所在的老家農村,包括工作中接觸的農村人,他們并非如此,而是囊括“知識”和“財富”。況且,在如今多元評價的時代,即使以財富的多寡來衡量地位,也不是什么嚴重的事情。

    至于許多人耿耿于懷的農村“一切都被物質綁架”,也是一個“偽命題”。且不說這種判斷的真實性,就算是真的,城里不是早這樣了嗎?婚姻被金錢綁架、愛情被房子束縛……這些情況城里也都有。另一方面,農村攀比財富并非完全是壞事。只有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新農村建設、小康社會才有了物質基礎。而對于農民來說,無法通過正常的渠道實現“知識改變命運”,憑借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幸福的生活,不是理所應當而且值得鼓勵的嗎?

    許多抒發(fā)鄉(xiāng)愁的人都是脫離農村的城里人,不一定就是農民真正的聲音。不管是過年方式的改變,還是生產手段的變化,這些都是農民自己的選擇,也是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基礎所決定的。

    許多人一方面享受著城里優(yōu)渥的生活,一方面指責農村“田園生活”不再,無非是滿足他們片面而畸形的想象罷了。這種脫離實際的“愁”,很可能會掩蓋農村的“真問題”。

    總體而言,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農民也獲得了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如外出打工、自主創(chuàng)業(yè)等等,都比過去更為便利。當然,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諸如環(huán)境污染、人才流失、農村組織能力下降等問題。這些才是真的“鄉(xiāng)愁”,不但需要每一個知識分子關注,更需要社會關注。

    從制度設計上發(fā)力,讓農民擁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外部空間,如公平公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如依靠農民這個職業(yè)可以獲得財富和尊嚴,使每個人都出得去、回得來、住得下,這樣才能“留得住鄉(xiāng)愁”。

    摘編自新華社3月1日電文/白靖利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