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對學術不誠信者就應該“示眾”

    2014-08-25 09:45:42?王鑫倪?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要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學術亂象,應盡快建立一套公正公開的“發(fā)現(xiàn)、核實、公示、處理”機制,讓學術監(jiān)督成為常態(tài)】

    8月17日,知名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刊發(fā)公告,認定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士于艷茹的論文《1775年法國大眾新聞業(yè)的‘投石黨運動’》“嚴重抄襲”國外學者的論文,輿論為此一片嘩然。北大歷史系對此回應稱,將立即組織有關專家對于艷茹的博士答辯論文重新進行核查,如果確認論文抄襲,將根據(jù)學校有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目前,于艷茹所在的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尚未做出回應。

    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和各高校打擊學術不端的力度逐年加大,懲治學術造假的措施也逐漸增多,但高校師生涉嫌學術不端的丑聞仍頻頻被曝光。此次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的《國際新聞界》罕見地對學術不誠信者“示眾”,贏得了輿論一片好評。這種“零容忍”態(tài)度,既表明了學術機構希望激濁揚清的決心,也給處理學術不端行為樹立了新典范。

    學術不端痼疾之所以難以革除,背后的原因有很多。首要原因是,中國當前的學術評價機制過于陳舊,雖有改革,但本質上未擺脫“教育GDP主義”。高校過分追求科研成果,使得一些學者為發(fā)論文而突破底線,不惜鋌而走險;與此同時,在當前這種機制下,學者與其所在的高校或科研機構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關系,相關責任方在處理學術不端丑聞時態(tài)度曖昧,也在客觀上縱容了造假者。

    其次,獨立的學術監(jiān)察機制闕如,也是學術界尚未解決的難題。雖然教育部設有學風建設委員會,還推出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學術規(guī)范指南》,但是學風委并沒有調查處理的權力,而“學術規(guī)范指南”也非正式制度,缺乏剛性約束力。大多數(shù)學術不端事件,目前都是由學者所在高校學術規(guī)范委員會等進行調查,并由高校行政部門做出處罰。“自審自查”的公正性難免備受爭議,效率難免過低。

    在于艷茹抄襲事件中,學術期刊站出來勇于披露抄襲事實,反思自身責任并向公眾致歉,對相關責任主體嚴厲追責,這種“零容忍”的態(tài)度值得點贊。但從媒體報道來看,于艷茹的抄襲事實被發(fā)現(xiàn)純屬偶然,這說明我們在發(fā)現(xiàn)和甄別學術不端現(xiàn)象時仍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從根本上減少和杜絕學術亂象,應該盡快建立一套公正公開的“發(fā)現(xiàn)、核實、公示、處理”機制,讓學術監(jiān)督成為常態(tài)。

    事實上,其他國家懲治學術不端亂象時,普遍采取的都是“零容忍”態(tài)度。比如,韓國首爾大學2005年發(fā)現(xiàn)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在《科學》雜志上發(fā)表的論文涉嫌造假,第一時間向全世界曝光;再比如,今年8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發(fā)生與再生科學中心副主任笹井芳樹,因為卷入論文造假丑聞,迫于巨大壓力而自殺?!秶H新聞界》此次的“零容忍”,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與國際接軌”。

    對學術與真理的探索和追求,對學術品格的堅守與推崇,關乎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榮耀與聲譽。在中國學術反腐和學術打假已進入深水區(qū)的今天,每一例學術不端丑聞,都應成為倒逼相關各方不斷改革的契機。唯有用改革挖掉滋生學術不端亂象的土壤,中國才有可能從“論文大國”真正走向“科研大國”“科研強國”。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