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時政觀察 > 正文

    地方分權化:著眼于民權,落實于制度

    s4energysolutions.com?2012-03-30 08:23? 唐賢興?來源:南方日報 我來說兩句

    如果能在推進地方分權的過程中,從制度上保證民眾權益的實現,那么,地方政府政策創(chuàng)新的動力就能夠被激發(fā)出來,分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期望的目標是可以預期的。

    人們一般認為,中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中央集權傳統(tǒng)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沒有地方分權的傳統(tǒng)。但是,人們不應該忘記的一點是,中國的改革肇始于中央向地方的放權。這種曾被稱為是“分權化改革”的進程,不僅增大了地方政府的權力,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地方政府推動經濟快速成長的活力。在整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地方政府一直扮演著多種角色,它們是改革的推動者,地方經濟發(fā)展的組織者,也是國際分工體系的參與者。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里,分權和分權化一直是學者們的時髦話題,也構成了世界范圍內各國政治實踐一股浪潮,即便在那些最不發(fā)達的“弱國家”(weak state),也在國際機構的援助、指導甚至設計下展開了分權運動。中國的改革開放,在時間上正好與這股浪潮大致吻合。但是,從分權的意義來說,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權力結構的變化,并沒有建立起分權制的制度構架。時至今日,如何處理好中央與地方關系,在權力配置上做到集分平衡,以便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的積極性,依然是改革所面臨的一個難題。改革所期望的是要調動兩個方面的積極性,要兩條腿走路,然而在實踐中,卻經常走得一瘸一拐。

    造成這種情況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長久以來,在權力分配上,我們一直停留在是中央集權多一點還是地方分權多一點的博弈中,在理論探討上,我們也一直沒有跳出是中央集權優(yōu)點多還是地方分權好處多的爭論。誠然,討論地方分權需要把握一個前提,即維持國家的統(tǒng)一,保證地方政府有效貫徹中央政府的決策。在此前提下,結合當前發(fā)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中央與地方之間權力關系的調整和改革。其中的一個方向和內容,就是要讓地方政府獲得更多必要的權力。

    可以找出很多方面的理由去論證擴大地方權力的合理要求。推進和維護民權就是這樣一個理由。在現實的政治世界里,民眾最能夠接觸到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地方政府。由民眾生活、工作和活動的空間所決定,在以地方和社區(qū)為基礎形成的政策網絡中,最容易找到民眾在其中應有的位置。當今,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以及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組織,都在倡導“善治”(good governance)。善治所期望的,不單單是要塑造一個更好的政府,促使政府更貼近人民(closer to the people),它更要通過保障公民的自由、擴大公民的參與來培育和提高公民的品德和能力。顯然,從邏輯上來說,充分和合理的地方分權,是有利于塑造和建設一個積極回應民眾需求的、能保障民眾權益的負責任的政府的。如果地方政府所需要的資源、利益、權力和政策空間,都需要從上面來爭取,如果它們只是上級政府和中央的傳聲筒和二傳手,那么,地方政府的眼睛肯定只會朝上看。大量華而不實、浪費資源的“政績工程”,就是眼睛只朝上看、只是對上負責的結果。如此,我們又怎么能指望地方政府為它的民眾負責呢?又怎么可以做到能讓民眾監(jiān)督政府、不至于讓政府越來越遠離民眾呢?

    與此相關,由于沒有必要的地方分權,地方政府進行有效的政策創(chuàng)新的激勵顯得很不足。當今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改革的進一步深化,迫切需要地方政府的政策創(chuàng)新。也正是地方政府的這種創(chuàng)新動力,曾為改革過程中的經濟發(fā)展做出過貢獻。然而,很長時期以來,在很多地方,政策的短期行為代替了政策創(chuàng)新,地方經濟的增長幾乎完全依賴于通過出賣和開發(fā)土地、招商引資、污染環(huán)境等破壞性的方式來實現。由此產生經濟上、社會上和政治上多種矛盾和后果,經濟發(fā)展的潛力和基礎被挖空,社會沖突加劇,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下降。這些矛盾和后果是結構性的。從表面上來說,它們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但根本上來說,卻是國家縱向權力結構的不合理所致。解決這些問題,本需要依賴于制度設計和政策的創(chuàng)新。然而,圍繞“維穩(wěn)”而形成的政府管理體制,已經嚴重削弱了地方政府進行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且,所謂的“社會管理創(chuàng)新”也在實踐中大大異化了。

    肯定會有批評意見提出,上述這些問題的產生,不是地方分權不足的結果,而是地方權力泛濫的產物。沒錯,在任何一個地方,在任何一個層次上,如果權力得不到規(guī)范和制約,都會走向它的反面,從而損害公共利益。我們并不是要從上面的論述中得出地方分權比中央集權要優(yōu)越的結論。無論是集權還是分權,如果說它是運作有效的,那是因為它必須依賴于特定的或具體的條件。我們所說的也正是在于,推進地方分權、處理好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之間的關系,是今后進一步改革和發(fā)展的現實要求,而如果能在推進地方分權的過程中,從制度上保證民眾權益的實現,那么,地方政府政策創(chuàng)新的動力就能夠被激發(fā)出來,分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所期望的目標是可以預期的。

    作者系復旦大學教授

    • 責任編輯:李艷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