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有關恢復使用繁體字的意見引發(fā)了廣泛爭議。4月8日,中國社科院舉辦第五次國學研究論壇對此進行了專題討論。權威專家透露,有關方面將對漢字規(guī)范進行新的調整,新規(guī)范漢字表將很快公布。(4月9日《新京報》)
目前社會上對于漢字調整的關注度極高,就民意集中來看,不外乎“漢字復繁”與“更加簡化”兩種。推崇“漢字復繁”者,更多的是從文化考慮,而且,鑒于當前港臺與海外華人使用繁體字的現(xiàn)實,“復繁”能夠有效推進交流。而贊同“更加簡化”者,更多地強調漢字的工具功能,以求溝通更為便捷。
應該說,這兩種意見都不無正當性,都有一定理由。但事實上,都有所忽視了當前漢字的主流存在形態(tài),一定意義上加劇了公眾學用漢字的難度。
作為一種最基本的文化形式,任何一種文字都是“穩(wěn)定壓倒一切”。誠然,這其中可以革新,但這種革新應該是潛移默化、渾然天成的,絕不能以人為尤其是個別人的力量進行激變。否則,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問題,特別是在改革期間,會造成文字的混亂,讓人無所適從。
而就當前漢字的存在形態(tài)來看,目前的簡化字已經基本深入人心。至于說港臺與海外華人使用繁體字存在溝通阻礙的問題,那也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畢竟,大陸人口眾多,簡化字的使用對象遠遠超過繁體字,假以時日,隨著更多大陸人出去,隨著更多港臺、海外華人回來,繁體字向簡體字的轉變將會成為必然。也就是說,溝通絕不成為問題。如果我們走向繁化,那么與港臺、海外華人聯(lián)系方便了,但自己使用倒不方便了,這無疑因噎廢食。
而從“更加簡化”來看,目前已經夠簡化了。當前的漢字形式已經深入人心,過度的簡化打破了公眾原有的認識,那時“簡化字”也成了“繁體字”,很多人變得認不得。而對港臺與海外華人來說,更會加劇交流障礙。
鑒于這一實際,當前的漢字能不調整盡量不調整,實在非要調整也應該堅持“小調大穩(wěn)”原則。即,在大的方面應該堅持穩(wěn)定,千萬不能推翻當前的漢字格局,不能對漢字大動干戈,否則會讓人手足無措。而在小的方面,對于大家一些公認的錯誤,可以適當調整,但調整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千萬不能超過額度。
漢字調整關系每個公民,這么大的事,不能只由幾個專家決定,而應該向社會公示,征求公眾意見。如此,才能讓本次調整臻于完美。(毛建國)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3-05政協(xié)委員提議恢復繁體字為何遭炮轟?
- 2009-03-09繁體字與簡體字不要你死我活
- 2009-03-12對恢復繁體字的呼吁多些寬容
- 2009-03-09臺媒樂見恢復繁體字提案
- 2009-03-27也說繁體字
- 2009-03-23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是“國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