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章:三種主要市場經濟模式的比較與借鑒
s4energysolutions.com?2011-12-28 16:19? ?來源:《中國黨政干部論壇》 我來說兩句
一、以美國、英國為代表的自由市場經濟模式 自由市場經濟模式以亞當?斯密的古典政治經濟學理論和18世紀中期英國工業(yè)革命的實踐為理論依據,主張國家對私人企業(yè)盡可能少干預,實行自由經濟、自由貿易;企業(yè)高風險、高利潤;強調個人自由,反對國家制定經濟發(fā)展規(guī)劃。美國從建國之初就選擇了實行市場經濟,兩百多年來沒有太大曲折。從18世紀末到19世紀中后期,隨著工業(yè)化和由農業(yè)國向工業(yè)國的轉變,確立了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體制。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競爭向壟斷轉變。20世紀30年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混合經濟體制確立。盡管我們很難說美國目前仍然是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但還是不難看出其以自由競爭為主基調的特色。美國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憲法賦予各州立法權,地方自治;自由平等是美國人價值觀中的一個重要內容,自由市場經濟體制正是以這一價值觀建立起來的。 英國是第一個自由市場經濟國家,早在18世紀中葉已經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19世紀70年代前,英國在世界工業(yè)、貿易、海運、金融等方面居于壟斷地位,是“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工業(yè)產值在19世紀80年代被美國超過,1900—1910年間被德國超過,之后不斷被新興大國超過。由于地域上處于美國與歐洲大陸之間,目前的英國體制可以說是介于美國的自由市場體制與歐洲的福利市場體制之間的,“有部分調節(jié)的市場經濟”。自由競爭曾給英國帶來歷史的輝煌,失去競爭力大致也可以解釋大英帝國的沒落。20世紀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期,英國撒切爾夫人上臺,美國里根入主白宮,兩人共同演繹了一段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下的“新盎格魯—撒克遜模式”奇跡,也是我們能找到的英美自由模式的最近例證。他們在所有制領域實行私有化、在金融市場上去除管制、在國際貿易上主張自由化,分別帶領英美兩國走出或緩解了當時的經濟困境。 自由競爭的市場模式有利于投資和生產力的發(fā)展,起源于英國,在美國達到巔峰。這種模式中積累的決策權主要在私人公司,它們可以自由地、最大限度地追求短期利潤目標,通過金融市場獲得資本;勞動者享有有限的和法律明文規(guī)定的勞動所得和社會權利;信奉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美國模式在戰(zhàn)后的“經濟績效”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主要優(yōu)點是:彈性很強的勞動力和產品市場、低稅、激烈的競爭和股東資本主義——股東對管理者施加壓力,要求使他們利潤最大化。它能充分發(fā)揮市場競爭的優(yōu)勢,在科技創(chuàng)新和必要的政府干預基礎上,解決資源配置的動力問題。企業(yè)在技術、管理、產品、生產方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處于發(fā)達國家的最高水平。但是,美國模式的“社會績效”明顯偏低:勞資矛盾、貧富分化、種族歧視、社會安全問題揮之不去;收入差距懸殊、低福利救濟、公共物品和服務(初等、中等教育)質量較差、公共服務與其社會財富不成正比;低投資率和很低的儲蓄率,等等。美國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集中反映了這一點,盡管美國是最發(fā)達的西方國家,其醫(yī)療衛(wèi)生體制和績效卻備受懷疑和責難,奧巴馬醫(yī)改步履維艱,反映了美國人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場觀念。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18]誠信是市場經濟良性運行的前提
- [ 08-22]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
- [ 09-28]拿市場經濟地位苛求中國沒有道理
- [ 09-08]陳紅太:警惕市場經濟負面效應被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