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初步成效
一是推動了“農企對接”工程從面上推開、在點上深入。一方面推動了工程從面上推開。在“農企對接”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抓住了村支部書記這一“關鍵先生”也就抓住了以村為單位實施農企對接最好的“指揮員”、“組織員”和“宣傳員”,通過依托合作社組織農戶集體與企業(yè)對接打破了原先主要靠組織單個或多個農戶與企業(yè)進行對接的工作模式,擴大了“農企對接”工程的覆蓋面,沾化縣自實行“抓書記、書記抓、謀對接”工作模式后,對接輻射村莊從原來的幾十個發(fā)展到現在的266個,村莊開展對接率達到60%以上。另一方面,從開始“合作社+農戶”式的對接發(fā)展到“合作社+基地+龍頭企業(yè)”式的對接大大提高了對接的穩(wěn)定性和組織化程度,客觀上加快了“農企對接”工程在點上深入的進程。
二是實現了農村黨建工作特別是村支書隊伍建設與經濟工作的有機結合。實行“抓書記、書記抓、謀對接”工作模式使農村黨支部書記和黨員干部進一步轉變了工作重心,從原先的一味側重政治、組織領導的陳舊觀念中解脫出來,站到了發(fā)展農村經濟,推動農業(yè)產業(yè)化的最前沿,組織帶領廣大農民群眾聚精會神抓經濟,一心一意謀對接、謀發(fā)展,進一步加強了對農村經濟工作的領導。同時,實行“抓書記、書記抓、謀對接”工作模式進一步轉變了農村黨支部書記和基層黨員干部的工作作風,重引導、重宣傳、重服務,大大提高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密切了農村黨群干群關系,真正找到了農村黨建工作和經濟工作地有機結合點。
三是提高了農企對接的組織化程度,加快了農業(yè)產業(yè)化進程。以合作社這一有效的組織載體將廣大農戶聯合起來集體與合作社或企業(yè)對接,大大提高了農企對接的組織化和穩(wěn)定化程度。與此同時,通過合作社自建或與企業(yè)共建基地,按標準實行統一生產、管理也大大提高了農業(yè)的產業(yè)化和標準化程度,使得農民個體的市場主體地位朝著群體市場主體地位轉變,有效解決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提高了農戶進入市場的組織化和產業(yè)化程度。目前,全縣已經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yè)合作社有95家,注冊資本1.45億元,入社農戶1580戶,對接企業(yè)38家,共建設農業(yè)標準化生產基地7800多畝,年產值達2.8億多元,合作社農戶年人均增收2000多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