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黃土高原上的豐收故事:一顆香梨,開拓山區(qū)“致富路”

    2025-09-25 10:12:20?作者:?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新華社太原9月23日電(記者鄧浩然)時近中秋佳節(jié),一場連綿的秋雨,讓呂梁山增添了一絲涼意。在隰縣玉露香梨種植基地,層層疊疊的梯田梨園里,沉甸甸的梨子壓滿枝頭。

    與微涼的天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果農們頂風冒雨采摘銷售玉露香梨的火熱場面。采摘、分揀、包裝,一輛輛貨運卡車等待著將這份"黃土高原的甜蜜"送往全國各地。

    收購商們在進行玉露香梨的分揀和包裝。新華社發(fā)(裴元新 攝)

    還未走進果園,就聽到響亮的歌聲。"家住在山西隰縣習禮村,今日里務梨才過上個好光景。最好的品種就是玉露香,父老鄉(xiāng)親快快行動,玉露香是咱農戶的大呀嘛大財神,玉露香是咱農戶的聚呀嘛聚寶盆……"唱歌的老漢名叫閆云海,年近八旬,已經和梨打了40多年交道。

    玉露香梨是20世紀70年代原山西省果樹研究所用新疆庫爾勒香梨為母本,以河北大雪花梨為父本,培育出的一個雜交梨新品種,具有可食率高、含糖量高的特點,廣受市場好評。

    "從酥梨、雪花梨、晉蜜梨,再到玉露香梨,我們總算是找到了適合本地的好品種。"老閆咬了一口玉露香梨,汁水順著下巴直流淌。

    2004年,還在擔任村支書的閆云海,發(fā)現了玉露香梨的巨大潛力,狠下心砍掉了多年穩(wěn)產的老梨樹,嫁接上玉露香梨。等到玉露香梨收獲的時候,一公斤玉露香梨在地頭就可以賣到七八塊錢,轟動一時,村民們也紛紛效仿起來。從此,好品種在適合生長的土地上徹底扎了根。

    年紀漸長,已經離開種植一線的閆云海,把將玉露香梨發(fā)揚光大的使命,交付給了兒孫。

    閆云海觀察梨的長勢。新華社發(fā)(裴元新 攝)

    還是那片梨園,兒子閆鎖保走上了一條新路子。使用噴霧機、無人機作業(yè),梨樹成活率高起來了,梨子的產量和質量更穩(wěn)定。

    孫子閆凱旋大學畢業(yè)后回到了隰縣,入駐電商平臺、直播帶貨、高標準倉儲……一系列動作讓"互聯(lián)網+"與玉露香梨緊密結合。一顆小小的梨子里,看到了時代的發(fā)展進步。

    隰縣屬黃土高原殘塬溝壑區(qū),境內溝壑縱橫,山巒連綿,丘陵起伏,是農業(yè)農村部劃定的黃土高原梨果優(yōu)勢產業(yè)區(qū),當地梨樹栽培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

    玉露香梨讓隰縣這個傳統(tǒng)產梨大縣,煥發(fā)了新活力。

    今天的隰縣,梨果面積達到38萬畝,其中玉露香梨23萬畝,規(guī)模產量居全國第一,品牌價值近90億元。

    在隰縣,80%的農民從事梨果產業(yè),80%的農業(yè)收入來源于梨果產業(yè),80%的脫貧群眾依靠梨果增收致富,農民人均果品收入超過1萬元,玉露香梨真正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寶盆"。

    走出果園,科技正在助力玉露香梨產業(yè)走上"國際范"的道路。

    在隰縣的隰州野里垣土特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的超級工廠里,一條可以自動檢測玉露香梨的果型、重量、糖度的全自動生產線正在忙碌著,每天有10萬斤玉露香梨經過這條生產線,清楚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玉露香梨自動分揀生產線。新華社記者 鄧浩然 攝

    而在不遠處的隰縣玉露香梨國際貿易中心里,一條占地2500平方米、投資1000萬元的雙通道生產線將在今年10月投入使用,從這條生產線加工過的玉露香梨將專供海外市場。

    "我們去年銷往海外市場的玉露香梨超過500萬斤,從2020年開始,隰縣玉露香梨的年出口總量逐年遞增20%以上。"隰州野里垣土特產品開發(fā)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利州說。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