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阿拉善20年變遷記:從“風吹石頭跑”到“如詩如畫”

    2020-07-14 12:25:20??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李雅蘭

    中新網阿拉善7月13日電 題:中國西部地區(qū)阿拉善20年變遷記:從“風吹石頭跑”到“如詩如畫”

    中新網記者李愛平

    “我的故鄉(xiāng)不能僅僅是荒蕪,現在已經是綠樹成蔭,如詩如畫。”盛夏時節(jié),孟和巴依爾談起家鄉(xiāng)內蒙古自治區(qū)阿拉善盟的變化時激動地說。

    阿拉善盟曾經是內蒙古自治區(qū)沙漠最多、土地沙化最嚴重的地區(qū),被稱為中國沙塵暴西北路徑的主要通道和重要策源地。境內有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烏蘭布和沙漠。

    “天上不見鳥,地上不長草,遍地無人煙,風吹石頭跑?!泵虾桶鸵罓柺钱數氐哪撩瘢麑τ诩亦l(xiāng)20年前的整體印象,用了一句俗語。

    2000年中央電視臺《新聞調查》播出專題節(jié)目《沙起額濟納》,引起中共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同年,中國國務院作出對黑河水量實施統(tǒng)一調度的重大決策,以此來改善當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黑河是中國西北地區(qū)第二大內陸河,發(fā)源于祁連山中段,流域東與石羊河流域相鄰,西與疏勒河流域相接,北至內蒙古額濟納旗境內的居延海。

    兩年后的2002年7月17日,位于內蒙古最西部的額濟納旗境內干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首次進水。

    官方消息顯示,阿拉善盟利用來之不易的黑河水對下游額濟納旗實施搶救性保護,居延海三角洲地下水位平均回升40厘米,東居延海連續(xù)15年不干涸,水域面積常年保持在40平方公里以上,消失已久的黑河尾閭獨有大頭魚重新出現。

    阿拉善盟林草局副局長王新民介紹說,目前額濟納旗居延海兩岸胡楊林面積由36萬畝增至45萬畝,居延海再現往日碧波蕩漾的景象。

    居延海的變化,只是阿拉善盟整體發(fā)生巨變的縮影。

    王新民介紹說,當地官方將生態(tài)治理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其中最主要的舉措就是“阻止當地三大沙漠握手”。

    “我們通過大力實施‘三北’防護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tài)工程,打破了在200毫米以下降水地區(qū)不能飛播造林的定論,持續(xù)開展飛播造林,累計飛播造林636萬畝?!蓖跣旅窠榻B說,經過多年奮戰(zhàn),已有很大成效。

    中新網記者了解到,經過數十年奮戰(zhàn),阿拉善盟官方在上述三大沙漠之間已累計完成營造林1935萬畝,特別是在騰格里和烏蘭布和沙漠建成兩條總長460公里、寬3-20公里的大型防沙阻沙林草防護帶,形成“綠帶鎖黃龍”之勢,保障了河西走廊、寧夏平原、河套平原等商品糧基地以及中國西北、華北、京津冀地區(qū)的生態(tài)安全。

    “具體沒統(tǒng)計過,但現在刮沙塵暴的次數越來越少了,樹越來越多了?!泵虾桶鸵罓栿@奇地說。

    阿拉善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逐年變化,也讓這里的民眾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們過去周圍都是沙子,一刮風就把羊圈和羊都壓住了。”李秀梅是阿拉善盟阿左旗巴彥諾日公蘇木浩坦淖日嘎查的民眾。她說,這幾年中,當地開展飛播造林改善了環(huán)境,還帶來了可觀的綠色收入,幫助他們實現脫貧致富。

    當地官方資料顯示,如同李秀梅這樣的民眾,在當地嘎查共有60戶。每年7月份是飛播林采種期,她和家人通過采收、銷售花棒、沙拐棗等種子增加收入,至少能有2萬多元(人民幣)。

    當地環(huán)境的漸次變化,也在帶動著當地的旅游業(yè)。

    “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連續(xù)10多年保持兩位數以上快速增長?!卑⒗泼宋穆脧V局副局長包凱峰說,當地以汽車越野、額濟納胡楊、巴丹吉林沙漠、觀賞石寶玉石等為主題策劃實施品牌賽事節(jié)慶活動,如今已成為阿拉善盟的品牌。

    “一些來過這里的外賓們都豎起了大拇指,不住點贊?!卑鼊P峰如是說。(完)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